理学 >>> 地质学 >>> 岩土力学 >>>
搜索结果: 31-45 共查到岩土力学相关记录2826条 . 查询时间(0.593 秒)
自上世纪80 年代开始,针对高放废物地质处置问题,我国先后在西北、华南、华东等地区开展了区域筛选、场址评价和工程设计等工作。2021年6月,以花岗岩为背景的北山地下实验室正式开工建设,标志着我国高放废物地质处置研究正式进入地下实验室研发阶段。根据2006年国防科工委发布的《高放废物地质处置研究开发规划指南》,除花岗岩外,还应重点考虑粘土岩作为高放废物处置库围岩的可行性。目前,虽然内蒙古巴彦戈壁盆地...
腐蚀性海水环境对地下工程锚固结构的稳定性和耐久性提出了重大挑战。其中,锚固结构腐蚀程度受注浆材料性能、腐蚀龄期、应力状态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而注浆材料的抗腐蚀性是抗海水腐蚀的关键问题。 
杜海民,男,1987年生,陕西铜川人,博士,副教授。2011年获西安科技大学工程力学专业学士学位,2016年获中国科学院大学岩土工程专业博士学位,获得2016年中国科学院院长优秀奖。
BM(全断面隧道掘进机)工法在深埋长大隧道(洞)施工中已得到越来越广泛应用。然而,深长隧道地层复杂多变,掘进参数选取往往依靠人为经验,难以做到实时优化决策,导致TBM掘进参数难以和地质条件匹配,出现破岩效率低、刀盘刀具异常损毁,甚至卡机、整机报废等灾害。其中,刀盘扭矩是TBM重要的掘进参数之一,对破岩效率和岩-机相互作用具有重要影响。刀盘扭矩预测对于避免刀盘受困,科学指导TBM掘进参数及时地进行适...
中国力学学会岩土力学专业委员会主办、武汉大学承办的第十四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研讨会于2023年4月7-9日在湖北武汉召开。来自全国高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的700余名专家代表与会,参会人数以及报告数量均创历史新高。
翟诚,1981年生,男,汉族,辽宁海城人,工程力学专业博士。
通过消纳风光等可再生能源以实现能源系统稳定输出。地热储能具有高能量储存容量和高储能效率的优势,能大规模消纳非稳定可再生能源并有效解决季节性供需不匹配问题,可作为长时储能和系统调峰的首选。地热储能主要分为岩土储能和含水层储能,岩土储能不受水文地质条件限制,含水层储能则存储温度更高、规模更大,均是国内外储能技术研究的热点。然而,现有的岩土储能和含水层储能系统均无法避免热损失或热突破导致的储能效率低的问...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建设的持续快速发展以及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一大批大型岩体工程正在或即将营建。在交通工程领域,长度达数公里乃至数十公里的公路和铁路隧道因地势险要和部位关键,成为交通、铁路等生命线工程的主体结构与咽喉(如川藏铁路)。近一个世纪以来,世界范围内发生的一系列大地震使众多的岩体工程遭受震害,强地震动的影响乃至诱发的破坏已成为不可避免的工程建设难题,开展地震动态响应规律研究是重大工程建设的迫...
徐湘田,男,湖南湘乡人,1983年生,博士(博士后),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青年人才计划入选者,交通运输教育教学部主任。主要从事冻土力学与寒区岩土工程领域的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企事业单位委托研发项目5项、其他科技项目10项,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授权专利20余件,获省级科技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主持省级教改项目1项、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兼任学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学院教授委员会主任委...
与油气储层紧邻的上、下地层分别称之为顶板和底板,顶底板和储层的力学特性差异直接影响着油气资源的保存和水力裂缝的扩展。传统的油气资源保存条件评价主要围绕顶底板的孔隙结构、热演化、构造活动和埋藏历史等方面展开,属于构造地质学的范畴,极少从力学角度揭示顶底板的变形和破裂机制。
硅藻土通常是湖沼或海洋环境下形成的微生物化学沉积物,主要成分是硅藻外骨骼化石(SiO2· nH2O),多发育在古近纪、新近纪和第四纪地层中,在全球环太平洋地震带相邻陆地与深海广泛分布。独特的生物成因造就这类土具有特殊的物理与力学性质,根据土质分类硅藻土常被归为粉质土,但却具有黏性土的物性指标,表现为高比表面积(>100m2/g),低密度 (< 1.0 g/cm3),高含水率(最大可达 450%)以...
岩体是一种材料非均质和多结构面的复杂系统,岩体系统的三维数值建模一直是一个非常具有挑战性的课题。数值流形法采用两套独立的覆盖系统,可以在一个统一的框架内求解连续和非连续问题,因此数值流形法近年来广泛应用于各类岩石力学问题。然而,由于缺乏成熟的三维前处理工具,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二维数值流形法上,三维数值流形法在岩石力学问题上的应用非常有限。
在大型岩体地下洞室工程中,合理评估岩体力学参数分布是进行可靠性设计的重要基础,而不合理的力学参数取值将对项目设计和施工带来潜在风险。此外,在施工过程中,监测预警指标是控制工程进度、保障人员财产安全的重要依据,现行规范中规定的监测预警指标较为单一,难以针对不同工程规模和不同施工进度动态调整,对工程安全决策造成困扰。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十三五”发展规划中,土木工程结构全寿命整体可靠性设计理论是工程科学部的优先发展领域之一。在大型岩体地下洞室工程中,合理评估岩体力学参数分布是进行围岩稳定可靠性设计的重要基础,不合理的岩体力学参数取值将会给洞室设计和施工带来潜在安全风险。此外在施工过程中,监测预警指标是管控工程稳定、保障人员财产安全的重要依据,现行规范中的监测预警指标较为单一且模糊,不同工程规模和施工条件下的实...
岩体结构的质量评估对工程的设计与施工、工期和造价以及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至关重要。传统的钻孔光学图像往往只能反映钻孔孔壁的二维图像信息,形成的柱状图为虚拟的三维岩芯图,难以量化钻孔轮廓以及岩石构成等信息,无法为岩体结构的识别和分析提供更丰富的数据来源。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