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植物学 >>> 植物化学 植物生物物理学 植物生物化学 植物形态学 植物解剖学 植物细胞学 植物生理学 植物胚胎学 植物发育学 植物遗传学 植物生态学 植物地理学 植物群落学 植物分类学 实验植物学 植物寄生虫学 植物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66-180 共查到植物学相关记录21190条 . 查询时间(3.299 秒)
“中华人民共和国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简称“国家濒科委”)是在中国科学院领导下的《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国家履约科学机构,国家濒科委的主要职责包括濒危野生动植物标本进出口的科学咨询和判定、濒危物种科学研究和评估、公约附录修订提案准备和评定、公约科学议题谈判和履行及其他科学建议等。国家濒科委办公室挂靠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现因工作需要,国家濒科委办公室拟招聘工作人员1名。
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开放获取学术期刊《科学报告》最新发表一篇植物科学论文显示,可可树(Theobroma cacao)或至少在5000年前就通过贸易路线从亚马孙盆地传播到了中南美洲的其他地区。这一发现基于对古代容器的残留物分析,揭示了不同可可树品种如何繁育,提示可可制品在古代中南美洲文化中的使用比之前认为的更普遍。
2024年3月8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童红宁研究员领衔的研究团队,破译了国际关注近百年的水稻种质资源“复粒稻”形成的遗传基础,揭示了植物激素油菜素甾醇(BR)调控水稻穗粒数的机制,为培育高产水稻新品种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新路径。研究成果以长文形式在线发表于《科学(Science)》。
大豆是光周期敏感的短日照作物。大豆的生育期和产量受到光周期变化的影响。种子粒重是决定大豆产量的关键性状之一,但控制大豆种子粒重的关键基因及其光周期效应的机制尚不清楚。
近日,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小麦团队教授苏汉东课题组在《基因组生物学》(Genome Biology)杂志发表了研究论文。该研究首次系统揭示了植物多倍化过程基因组最复杂区域着丝粒的遗传变异机制,为新物种形成和多倍体基因组的稳定提供新认知。
开花和衰老是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两个关键节点,对植物的生存和繁殖具有重要意义,与种子生产、作物产量以及花卉园林植物观赏价值和销售价格密切相关。采后生物学研究可以提供理论和方法,以保持采收后农产品质量,延长货架寿命,改善产品的市场价值。因此,研究植物开花、衰老和采后等进程的遗传、分子与生化生理调控机理对作物分子遗传改良育种和采后保鲜具有重要意义。为展示植物开花、衰老与采后生物学领域的最新理论与应用研...
近日,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昆明植物园又一种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天目铁木Ostrya rehderiana,34年以来首次开花,这标志着天目铁木在昆明植物园的迁地保护取得初步成功。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蔬菜分子设计育种创新团队联合马铃薯遗传育种与栽培创新团队,通过解析异交(异花授粉)植物杂交1代分离群体的遗传特点,开发了一套新算法工具OcBSA,该工具可以高效促进异交植物的基因挖掘。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分子植物(Molecular Plant)》上。
气孔是由一对保卫细胞环绕而成的表皮特化结构,主要分布在植物叶子表面,是植物与环境进行物质和信息交换的重要渠道和门户。植物通过气孔吸收CO2用于光合作用、释放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和蒸腾失水。植物感知干旱胁迫等环境信号后,通过调控气孔的开度对环境做出反应,以平衡植物耐逆反应和生长发育。早期的研究已经表明,Ca2+作为第二信使参与ABA信号的传递和气孔运动的调控,提示气孔保卫细胞中存在一条Ca2+依赖性的...
近日,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小麦团队苏汉东教授课题组在《Genome Biology》杂志发表了“Three near-complete genome assemblies reveal substantial centromere dynamics from diploid to tetraploid in Brachypodium genu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首次系统揭示了植物多倍化过...
多倍化或全基因组复制(whole genome duplication, WGD)被认为是被子植物环境适应性进化的一种重要机制。WGD事件后,物种重新二倍化过程中大量基因丢失,但与环境适应相关的基因被保留了下来(Songet al., 2020, Horticulture Research; Wuet al., 2020, Molecular Plant)。对被保留的基因,前人研究主要集中于转录因...
2023年7月20日,在龙红岸教授邀请下,青岛科技大学海洋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王硕、施超教授参观和访问了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物多样性与进化研究所。王硕教授是山东省泰山学者青年专家,研究聚焦部分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及关键植物类群,利用琥珀化石证据与现生形态分类学、基因组学等数据和方法,探讨它们的多样性演化史和驱动因素,以第一或者通讯(含共同)作者在Nature Plants、Nature Ecology ...
2019年,国家重要野生植物种质资源库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科研人员对麻栗坡老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的野外调查中,发现了一种结构特别、外形独特的植物,其造型酷似科幻电影里的“外星人”。科研人员联合共建单位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对形态结构的仔细研究,查阅相关文献,以及分子片段的证据,确定该物种为水玉杯属一种未被描述的新种,根据模式产地将该物种命名为麻栗坡水玉杯(Thismia malipo...
张露月,郑州大学农学院硕士生导师,讲师,研究兴趣、领域:植物生长发育与逆境调控机制。
2024年2月27日,内蒙古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与河北省张家口市张北艾业健康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霍晓峰一行举行了技术成果转化交割会议。期间,内蒙古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赵宏宇教授团队的“艾草脂溶性活性成分提取工艺以及主成分鉴定和功能分析”、徐永斌博士团队的“艾草水溶性活性成分提取工艺以及主成分鉴定和功能分析”两项技术成果进行了技术秘密交割,实现了相关科研成果在张北艾业健康科技有限公司的转化...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