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化学工程 >>> 化学工程基础学科 化工测量技术与仪器仪表 化工传递过程 化学分离工程 化学反应工程 化工系统工程 化工机械与设备 无机化学工程 有机化学工程 电化学工程 高聚物工程 煤化学工程 精细化学工程 造纸技术 毛皮与制革工程 制药工程 生物化学工程 化学工程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271-285 共查到化学工程相关记录1222条 . 查询时间(2.011 秒)
表面活性剂山西省重点实验室与1999年在山西省科技厅和依托单位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的共同支持下挂牌成立。实验室的前身为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物化和应用基础研究室。经过多年的努力建设,中国日化院将其下属的物化和应用基础研究室申报并获山西省科技厅批准,成立表面活性剂山西省重点实验室成立。
山西省日用化学行业协会成立1992年,经山西省民政厅登记注册并接受监督管理,具有社团法人资格的社会团体。
弓亚琼,女,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新型可持续能源催化转化与储存的新材料、新技术。
2022年6月22日,由南开大学牵头,联合吉林大学、山东东岳未来氢能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南方科技大学、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所、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山东赛克赛斯氢能源有限公司、宁波中科科创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国内具有优势的产学研用9家单位共同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氢能技术专项“低成本PEM电解水关键材料制备技术及其制氢应用示范”项目启动会线上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南开大学副校长...
水系锌电池具有高安全性、环境友好、低成本等优势,直接采用锌箔作为负极材料能够提供819 mAh g-1的理论比容量,是极具应用潜力的规模化储能电池技术之一。目前,金属锌负极是制约水系可充锌电池实际应用的关键,主要表现在锌枝晶生长、严重的体积变化、析氢腐蚀反应以及由上述问题带来的电极可逆性差、循环寿命有限和库伦效率低等瓶颈。许多综述论文很好地概括了近些年来有关金属锌负极的研究进展,包括发展新型电解液...
谭华,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化学学院博士生导师,教授,科研方向为高效催化剂的制备,表征及生物质平台化合物催化转化等领域的研究工作。
李长兴,1982年09月生,男,汉族,河北省衡水市人。2014年9月毕业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2015年至2018年分别于澳大利亚西悉尼大学和新南威尔士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9年11月入职衡水学院,现为化工学院教授。
天津市电镀工程学会于1978年经天津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批准成立,在天津市民政局社团管理处登记注册的独立社团法人。办公地点:天津市河东区新开路美福园2-1-102.电话022-24410281,邮编300011,网址http://www.pfoc.org.cn;邮箱:ddyjs@126.com.
苏毅,男,汉族,1963年6月生,河南荥阳人,中共党员,教授,工学博士,曾荣获驻马店市优秀青年科技人才,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称号。
镁金属具有成本低、还原电势低(-2.37 V vs. SHE)、理论比容量高(3833 mAh/cm3;2205 mAh/g)、安全性高等优点,是一种很有前景的负极材料。然而,和一价锂离子不同,二价的镁离子具有非常高的电荷密度(Mg2+ vs. Li+:120 C/mm3 vs. 54 C/mm3)。这一方面使得许多传统镁盐(如Mg(ClO4)2、Mg(OTf)2、MgCl2等)在醚类溶剂(唯一和...
王少飞,河北石家庄人,湖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16年博士毕业于天津大学化学工艺专业,先后在沙特国王科技大学(KAUST)膜与多孔材料中心和麻省理工学院(MIT)从事博士后研究。主要研究领域为膜与膜过程,针对化工领域重大分离挑战,以传递机制为导向,实现膜在碳捕集、水处理、有机溶剂纳滤等分离过程中的高效强化。
手性二硼化合物在有机合成、材料科学以及药物化学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分子中的两个碳硼键可以转化成各种官能团。近些年来,诸如双硼化反应、偶联反应、双硼氢化反应和同系化反应等方法已经被应用于手性谐二硼化合物、手性1,2-二硼化合物、手性1,3-二硼化合物和手性1,4-二硼化合物的合成。然而,目前对于高对映选择性的手性1,5-二硼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尚未见报道(图1)。本文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是如何利用...
李东祥,青岛科技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90.09-1994.07 山东大学化学院应用化学专业本科生,获学士学位;1994.08-1997.06 山东大学新材料研究所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研究生,获硕士学位;2000.08-2003.12 山东大学化学院物理化学专业研究生,获博士学位;2004.10-2007.06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博士后;2007.07-2008.09德国马...
赖建平,青岛科技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07/09 - 2011/07,福州大学,化学基地班,学士;2011/09 - 2017/01,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分析化学,博士,导师:徐国宝;2017/03 - 2019/03,北京大学,工学院,博士后,合作导师:郭少军;2019/03 - 至今,青岛科技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泰山学者青年专家,山东省优秀青年基金获...
胡志强,1978年6月生,教授,博士生导师,崂山学者。1999年7月毕业于青岛化工学院精细化工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2002年7月毕业于青岛科技大学应用化学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2005年7月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化学所有机化学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同年来我校从事教学科研工作。2017年3月至今,任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副院长。主编《系统有机化学》和《有机化学学习指导》等教材2部,主讲本科生和研究生《有机化...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