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化学工程 >>> 化学工程基础学科 化工测量技术与仪器仪表 化工传递过程 化学分离工程 化学反应工程 化工系统工程 化工机械与设备 无机化学工程 有机化学工程 电化学工程 高聚物工程 煤化学工程 精细化学工程 造纸技术 毛皮与制革工程 制药工程 生物化学工程 化学工程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46-60 共查到化学工程相关记录1222条 . 查询时间(2.065 秒)
李树白,教授、工学博士、民革党员,原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绿色技术研究所所长、产教融合办公室主任,常州市人大代表、武进区政协委员,东华大学、常州大学校外硕士生导师,苏北发展特聘专家、“五大明星城”建设先进个人,第二届常州市“龙城十佳教授”、第六期“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负责人,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镇江新区科技领军型人才。
钙钛矿是目前最具前景的新型太阳能电池材料。基于钙钛矿的超高效太阳能电池被《麻省理工科技评论》(MIT Technology Review)评价为“2024年十大突破技术”。目前常用的铅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已实现了较高的光电转换效率,但铅钙钛矿在环境友好性和光谱吸收范围方面还有所不足。
高效可再生能源制氢是能源供应从“碳循环”到“氢循环”转变的核心技术之一。然而这一技术仍然面临能量转换效率低这一严峻挑战。能量之间的耦合增益效应是实现能量转换效率最大化的一种潜在途径,但仍需要探索能量耦合增益的物理机制和材料基础。对于电化学水氧化(OER)反应来说,电子是能量转换的载体,只有当体系内能量共同改变电子化学势时才能实现高效的能量耦合增益效应。对于电化学水分解反应来说,需要将电极极化到一个...
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CO2R)制备高附加值碳基产品一方面可实现二氧化碳的资源化利用,另一方面有效储存间歇性可再生电能。在碱性或中性介质中,CO2R的法拉第效率和电流密度取得了显著进步;然而,碱性和中性环境下二氧化碳会与电解液中的羟基发生反应生成碳酸盐,造成大量的二氧化碳损耗,限制了二氧化碳单程转化效率。在酸性介质中电解二氧化碳可有效解决碳利用率低的难题。然而,在酸性介质中,析氢反应的动力学非常快,...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姚宏斌教授研究团队联合复旦大学商城教授与浙江工业大学陶新永教授研究团队基于锂、钽和氯三元体系,通过组分的调控与优化,成功构建了玻璃态锂离子传导网络。在这一体系创新的基础上,开发了高锂离子电导率的无定形钽系氯化物固态电解质,并扩展了一系列高性能复合固态电解质体系,克服了传统晶态固态电解质结构和组分设计的限制,并基于此实现了宽温度内范围适用的高镍正极型全固态锂电池。相关研究成果以...
锂金属电池(LMBs)展现出了超过400 Wh kg?1高能量密度的发展潜力,因此被优先考虑作为下一代储能设备。然而,不可控的枝晶生长、难以捉摸的界面化学和不稳定的固体电解质界面(SEI)极大地威胁了LMBs的安全性和耐久性,阻碍了其市场化应用。由于结构的可调性,有机分子表现出构建人工SEI的非凡能力,这有利于清晰化界面化学,诱导Li金属的形核和沉积。此外,一些基于聚合物有机分子设计的SEI具有高...
木质素是自然界最常见的有机材料之一,瑞典科学家已经证明,未经处理的硫酸盐木质素可用于制造更环保、更可靠的太阳能电池,广泛应用于个人电子设备等多个领域。相关论文已发表于最新一期《先进材料》杂志。
王飞,复旦大学材料科学系青年研究员,研究方向:1.高电压水系电池及相关电解液体系;2.锌基可充二次电池及相关电解液;3.高安全性有机锂\钠离子电池电解液;4.固态电解质。
电化学界面电子转移机制是电化学研究的重要课题。1931年,R. W. Gurney提出电化学反应电子转移量子力学机制(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London. Series A, Containing Papers of a Mathematical and Physical Character, 1931, 134, 137-154),认为电极稳态电...
能带排列理论被广泛用于理解光催化、光电催化、光电储能以及第三代太阳能电池等领域中半导体表界面电子传输行为。然而,罗文俊教授课题组研究发现半导体表界面通常发生电子离子耦合传输的法拉第反应,据此提出了法拉第结表界面新模型,并引入了电位窗口(吉布斯自由能)作为半导体表面反应层的热力学描述符(Chem. Sci. 2020, 11, 6297; iScience 2020, 23, 100949; Nat...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精准智能化学重点实验室汪义丰教授、傅尧教授和张凤莲副教授联合研究团队发展了一类手性硼自由基催化的不对称环异构化反应。在该工作中,作者设计开发了一类结构和功能全新的手性氮杂卡宾-硼自由基催化剂,并发展了硼自由基催化的不对称环化异构化反应。北京时间12月1日,国际著名学术期刊《科学》杂志在线发表了该项工作。
锂金属电池因其在改善能量密度方面的巨大潜力被认为是最有望取代传统锂离子电池而实现实际应用的新型储能装置。然而,由于不均匀的锂形核和沉积以及脆弱的原生固态电解质界面(SEI)层的形成,锂金属负极(LMA)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产生锂枝晶,这严重恶化了电池的电化学性能,甚至加剧了电池的安全风险。在众多稳定锂金属负极的策略中,通过引入多功能添加剂来优化电解质被认为是提高电解质与LMA相容性的一种很...
近日,上海科技大学物质学院化学与物理生物学研究部李健课题组利用合成生物学、化学及材料科学等多学科交叉技术开发出高效的界面级联生物催化体系,相关成果在线发表于国际知名学术期刊《德国应用化学》(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何鹏研究员,研究方向1.多相催化反应:主要涉及费托产品高值转化催化剂开发的应用基础研究,包括催化剂设计与制备、多相催化反应机理研究;2.催化材料开发:在常规谱学研究基础上,借助球差电镜和同步辐射等先进表征技术,帮助催化剂结构的建模,探索反应和机理,建立催化剂结构与性能间的构效关系,指导催化剂的开发。
侯相林研究员,研究方向:热固树脂化学解聚;生物质热化学转化;天然油脂磷脂化学改性;天然产物分离;城市矿产资源再利用。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