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环境科学技术 >>> 环境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环境学 环境工程学 环境科学技术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421-435 共查到环境科学技术相关记录41458条 . 查询时间(1.64 秒)
砷(As)因其极强的毒性和致癌性危害身体健康,备受关注。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脱贫攻坚的重要区域。黄河流域的水质安全成为限制流域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黄河流域水体As浓度较高,然而水体As的富集机制、来源和潜在的健康风险尚不清楚。
雨水水化学是示踪人为输入对空气质量影响的关键途径之一。西安市位于黄土高原的南部,特殊的地形以及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剧了大气污染。近些年来,西安市实行了一系列大气污染防控措施。在此情况下,雨水化学特征如何、有何变化及其控制因素是什么尚不清楚。为此,地球环境研究所金章东研究团队的肖军研究员通过西安市2018-2019年雨水的离子和氢氧同位素(δ18O、δD)分析,揭示了其水化学特征的季节变化及其控制因素。
2023年10月7日至9日,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赴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贵州省铜仁市松桃苗族自治县、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调研锰污染治理工作。
近日,水土保持科学与工程学院(水土保持研究所)上官周平研究员团队在陆地生态系统C:N:P化学计量对降水变化的响应方面取得新进展,并以“C:N:P stoichiometry of plants, soils, and microorganisms: Response to altered precipitation”为题发表在国际生态环境领域著名期刊Global Change Biology(5年...
“2023年资源与环境安全提升策略研讨会”于2023年9月28日在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南楼顺利召开,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社会科学院、新加坡国立大学、宁波诺丁汉大学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统计局等多家科研机构和政府管理部门的专家学者作为特邀嘉宾出席了此次研讨会。
2023年9月26日,生态环境部召开2023年9月例行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表示,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历史阶段,以防范气候风险为目标建设气候适应型城市,可以最大限度降低气候变化不利影响和风险,提高城市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对保障城市安全运行、提高城市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潜力具有重要意义。
微塑料在环境中无处不在。有报道证明微塑料能够作为微生物的载体,促进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的定殖和传播,从而对生态系统安全和人类健康造成潜在危害。2023年来,对于环境水体塑料际ARGs的报道集中于微塑料表面ARGs的丰度及种类的探究,而对于塑料际ARGs的健康风险及其驱动机制仍缺少定量表征与系统解析。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具有较强的碳汇功能,但稳定性和持续性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气候年际波动和极端气候的影响。要探讨气候变化对亚热带森林生产力和碳汇功能及维持的影响,需要在不同时间尺度研究树木径向生长对环境条件的响应。在年际尺度,通过树木年轮分析已在全球不同地区开展了大量的树木生长与气候响应研究,但年轮分析只能反映树木年际生长情况而无法提供年内的生长信息。高精度树木生长仪可在分钟和微米的时间和空间尺度上连续监...
微塑料在环境中无处不在。有报道证明微塑料能够作为微生物的载体,促进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的定殖和传播,从而对生态系统安全和人类健康造成潜在危害。近年来,对于环境水体塑料际ARGs的报道集中于微塑料表面ARGs的丰度及种类的探究,而对于塑料际ARGs的健康风险及其驱动机制仍缺少定量表征与系统解析。
近日,南方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傅宗玫团队与香港科技大学环境学部教授郁建珍团队合作,于《国家科学评论》(National Science Review)发表题为“有机氮气溶胶对全球大气氮沉降的贡献及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Dissecting the contributions of organic nitrogen aerosols to global atmospheric nitrog...
青藏高原被誉为“世界屋脊”“亚洲水塔”“地球第三极”。青藏高原发育着世界上仅次于南北极的冰川,分布着数以千计的大小湖泊,孕育了长江、黄河、雅鲁藏布江、恒河等13条亚洲地区的重要河流,为这一地区20多亿人口提供水资源。青藏高原具有重要的水源涵养、气候调节、土壤保持、防风固沙、碳汇功能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多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我国乃至亚洲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青藏高原自然生态系统类型多样,拥有丰富的动植...
本届论坛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共享发展合作成果”为主题,这里就以数字技术促进生态环境保护造福西藏人民为主题,分享几点看法。第一,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为西藏发展提供了根本指引。第二,数字技术既能在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中发挥重要作用,更要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第三,西藏为地区和国际社会提供了有益经验,也需要更多国际合作努力推进环喜地区生态建设和经济合作。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陈利顶研究员团队在土壤抗生素对作物生产风险的多尺度景观调控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以题为“Reducing risks of antibiotics to crop production requires land system intensification within thresholds”发表于《Nature Communicat...
土地利用变化是人类改变环境的最主要形式之一,对生物多样性构成了重大威胁。寄生虫构成了已知生物多样性的一半以上,通过影响宿主的行为、表现和物种形成等,发挥重要生态调节功能。土壤中存在大量以后生动物为宿主的寄生虫,特别是单细胞真核生物的顶复门(Apicomplexa)。有研究发现人类用地普遍造成土壤后生动物多样性的下降,这可能直接导致寄生虫多样性丧失。然而,目前关于土壤后生动物寄生虫的认识尚不清楚,特...
2023年9月26日至27日,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赴上海市调研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并出席生态环境部海洋环境应急上海基地(以下简称上海基地)揭牌仪式。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