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植物学 >>> 植物化学 植物生物物理学 植物生物化学 植物形态学 植物解剖学 植物细胞学 植物生理学 植物胚胎学 植物发育学 植物遗传学 植物生态学 植物地理学 植物群落学 植物分类学 实验植物学 植物寄生虫学 植物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76-90 共查到植物学相关记录21034条 . 查询时间(2.373 秒)
东南亚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该地经历了中新世以来复杂的地质气候变迁,其生物多样性演化历史备受生物地理学研究的关注。兰科兰属(Cymbidium Sw.)是东南亚的代表类群,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南山地至东南亚群岛,延伸可分布至澳大利亚东北部,约60余种。其中,兰属中的春兰、建兰、寒兰等地生兰被称为“国兰”,具有非常高的经济和观赏价值。由于早期研究取样比例低或基因序列信息位点不足...
2024年3月20日,“阿拉善SEE西北项目中心西安植物园自然教育基地揭牌暨陕西羽叶报春野外回归资助项目协议签署”仪式在陕西省西安植物园举行。揭牌仪式上,阿拉善SEE西北项目中心邹斌主席介绍了与陕西羽叶报春野外回归项目的合作历程及设立“自然教育基地”的背景和目的等,对双方建立友好关系后的合作交流充满信心与期待。
2024年3月21日上午,以“南繁种业与粮食安全”为主题的第十届植物生物学女科学家学术交流大会在三亚崖州湾开幕。中国科学院许智宏院士、李家洋院士、曹晓风院士,钱前院士、杨维才院士、何祖华院士、骆清铭院士出席了大会开幕式。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学院等70余所高校和研究院所的200多位女科学家参加了本次学术交流会。中国植物生理与植物分子生物学会副理事长、女科学家分会会长夏光敏教授主持开幕式。
绦虫属于扁形动物门,已知约5000种,全部营寄生生活,能感染几乎所有的脊椎动物,包括人类。2024年3月25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博士生罗慈航在研究员王博指导下,与云南大学,以及德国、英国、缅甸等地的同行合作,在缅甸克钦琥珀(约1亿年前)中报道了一块奇特的绦虫化石。该化石不仅是锥吻目绦虫的首次报道,也是首个绦虫身体化石,同时也提供了目前最为可靠的扁形动物门身体化石记录,为了解绦虫早期演...
2024年3月21日晚上,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简称“版纳植物园”)与勐腊县勐仑中学开展了第72期“成长中的望天树”科普讲座活动。版纳植物园土壤生态组研究生张纤纤、植物多样性与保护研究组研究生谢星驰为勐仑中学250余名同学做了科普报告。
油菜素内酯被学界列为第六大植物激素,在植物生长调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细胞内部进行生物合成的油菜素内酯,需要被搬运到细胞外才能发挥作用。但是,自其被发现的80多年来,谁负责搬运、其运输过程是怎样的,一直是未解之谜。
为提高云南省自然保护地工作人员能力,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人才团队,加强各保护地的了解、交流与合作,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以下简称“版纳植物园”)与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于2021年10月开始实施“云南省自然保护区人才培养计划”,并面向云南全省自然保护地的一线科研人员举办“云南省自然保护地科研能力提升培训班”。依据培训计划,第二场中级班于2024年3月16日至20日在云南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举办...
2024年3月19日,云南省植物学会第十三届理事会、第一届监事会第三次会议以线下线上结合的形式在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召开。会议由理事长孙航院士主持,副理事长桂明英研究员、普诺·白玛丹增研究员、杨永平研究员,监事长周浙昆研究员,学会理事、专业(工作)委员会主任以及学会办公室工作人员共60余人参加了会议。学会支撑单位昆明植物所所长普诺·白玛丹增致欢迎辞,学会秘书长朱卫东汇报了学会2023年度的工作...
西北工业大学生态环境学院2024年度博士后招聘公告。
课题组介绍:马延飞博士,于2004年毕业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获农学学士学位;2007年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获农学硕士学位;2014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获中国科学院大学理学博士学位;2014-2022年期间,先后在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基因组生物学中心(IGDB-CGB)和德国海德堡大学生物机体研究中心(HU-COS)从事博士后研究。2022年海外...
课题组介绍:舒凯博士,西北工业大学生态环境学院教授、博导。主要从事植物生物学、分子生态学等研究,关注植物激素、植调剂介导植物生长发育(种子的发育/休眠/萌发/寿命等)及非生物胁迫抗性(荫蔽/干旱/水涝/盐胁迫)的生理及分子机制探究,重点集中于极端逆境下的种子生物学研究及相关进化生物学研究。以通讯或第一作者身份在Molecular Plant、New Phytologist、JIPB、Plant P...
大别山区地处鄂、豫、皖三省交界,横跨我国华中和华东两大地区,是本区域重要的山脉之一。自2020年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大别山区生物多样性综合科学考察”项目启动以来,国家重要野生植物种质资源库共建单位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组织的植物多样性科考队已经在大别山开展了40余次野外科学考察。在考察过程中,不仅发现了莎禾(Coleanthus subtilis)、羊角藤(Morinda umbellata su...
课题组介绍:齐继艳,国家级青年人才获得者,西北工业大学生态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课题组主要从事叶形态建成发育,叶适应环境生态研究。团队主要以遗传发育、组学、高分辨率成像等手段解析植物叶形态发生和建成,通过在多物种中对叶形态进行研究,解释不同生态环境中植物叶的生态环境适应性。未来希望能够对叶片的三维形态起源进化加以解释,为仿生应用、人工改造高效光合作物提供理论支撑。
近日,继银缕梅Parrotia subaequalis和天目铁木Ostrya rehderiana首次开花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昆明植物园又添一种首次开花的极小种群野生植物。这个预示着迁地保护初步成功的新成员是第三纪孑遗植物连香树Cercidiphyllum japonicum。
在广袤的青海柴达木盆地,生长着一种具有独特魅力的野生植物——大果白刺。这种被誉为药食同源的神奇植物,不仅在经济和生态方面展现出极高的价值,其药用价值更是令人瞩目。近日,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藏药研究重点实验室在对大果白刺的深入研究中取得了重大突破,为这一野生植物的高值开发利用提供了坚实的科学支撑。相关论文发表于Food Chemisty。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