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 >>> 宗教学 >>> 古代宗教 >>> 中国古代宗教 外国古代宗教 古代宗教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31-45 共查到知识库 古代宗教相关记录51条 . 查询时间(1.725 秒)
其实在康有为并不愿意公开出版的书中,康有为走得更远。根据康有为自述,他从1882年就开始购买西方的书籍,并于1885年开始研究数学,并用几何形式编著〈人类公理〉,在我们现在能看到据说是综合了〈人类公理〉等书,写成于19世纪90年代的〈实理公法全书〉中,康有为指出:“凡一门制度,必取其出自几何公理,及最有益于人到者为公法,其余则皆作比例。”我们姑且不论将制度之合适性的标准定位于“几何公理”的恰当性,...
新文化运动对于现代中国的重要意义我们姑且不论,但是启蒙思想家们简单地看待传统,进而企图以一种“主义”化的“科学”和“民主”作为一种普遍的价值来作为解决现代化和文化认同的矛盾,那么这是文化认同危机的最终解决方式吗?  毫无疑问,康有为试图通过建立孔教的方式为制度变革中的中国人寻找一个文化认同的基础。但是值得我们思考的是制度本身是否是可以脱离文化传统而移植的,或者说制度变革之后原有的认同基础是否依然有...
公元九世纪的韩愈受佛教“法嗣”观念的启发,提出了儒家的“道统”。“道统”之说一出,儒风为之大开,直至宋明时期达到儒学的颠峰。但近代以降,“道统”说渐受冷落。很多人以为这是封建正统观念的产物,由韩愈杜撰、经道学家弘扬才大行其道;或以为儒家思想丰富,流派繁多,难以归结为单脉相传的线索。如果我们现在把“道统”理解为“主流”,便可在其中发现不少有益之处,因为任何传统都有一个主流,或一些决定该传统之为传统的...
相存问”的亲密的人伦关系。孔子讲道德的基础由天人关系转移到人伦关系,由此才能完成道德普遍化的任务。但天人关系并未取消,儒学“极高明而道中庸”的特点使其得以达到天道与人道的中道。上述对孔孟思想的阐述已经表明了这一点。孔孟之后,关于天与人的中庸之道向两个极端倾斜,所以韩愈有道统中断之叹。这两个极端,一个是以荀子为代表的自然主义,一个是以董仲舒为代表的宿命论。荀子在《天论》中把天归结为自然现象和规律,没...
。托马斯把这种遵守自然律的自然能力称作“良心”,并区别出两种良心:synderesis和conscientia(同上,79题12条)。前者是与自然律相对应的一般的道德意识,相当于孟子所说的“不虑而知”的“良知”;后者是在具体环境中自觉应用自然律的能力,类似于“不学而能”的“良能”。最后,自然律是人类社会一切律法,包括宗教戒律、道德准则、教会法和国家法律的来源和依据。自然律直指人心、见诸人心,无声无...
和矛盾性导致了旁枝蔓延的发展方向,其中有两次重要的发展:一是自然律由神圣领域下降到世俗领域,成为西方近代政治、法律思想变革的催化剂;二是自然律与道德律的分离,成为价值中立的、但又不失其神圣性与可知性的普遍法则。自然律的这种意义已转变为自然规律,这一转变适应了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需要。从比较研究的角度看问题,儒家学说在历史上之所以没有开出民主和科学,恰恰在于其道统太牢固,天道与人道难以相分,传统的优势...
中国先秦思想文化自孔子起出现一重大转折,如果说,孔子之前的思想界所强调的是对于“天”、“帝”的信仰,那么,自孔子起,就开始把视野转向现实世界,把眼光转向人。从现存的文献资料看,夏商周三代,是“天”“神”之世纪。其时之“天”,不仅是自然界众神之首,而且是社会政治道德的立法者,它虽“无声无臭”(《诗•大雅》),并不一定被人格化,但宇宙之秩序,万物之生长,乃至世间王朝之更替,军国之大事,一听...
具有宗教性质言,就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言,中国古代儒家学说在与宗教关系问题上与西方或印度古代没有什么原则的区别,所以使人产生中国古代儒家学说非宗教倾向的错觉,主要是由这样两个原因造成的:第一,作为中国古代至上神的“天”,不象古代印度或西方的“大梵”或“上帝”那样被本体化或人格化,而是被伦理化。但是,如果说作为人格化至上神的“上帝”是宗教,而作为伦理化至上神的“天”则是非宗教,那么,如何看待近现代以来...
关于神道设教说的初步考察(一)          2007/12/19
“神道设教”是中国宗法等级社会的重要指导思想。在漫长的宗法等级社会里,它一直受到统治者及其知识分子的推崇和赞赏,即使像荀况、王充、范缜、王夫之这样的无神论思想家也不例外,成为一个十分有趣的文化现象。那么,“神道设教”学说究竟是怎样提出的?它的价值和意义何在?本文试图对此作一粗略考察与阐释,以就教于专家和读者。  一 思想的滥觞  “神道设教”这一命题,是《周易•彖传》提出来的。顾名思义...
关于神道设教说的初步考察(三)          2007/12/19
这是一种宗教与非宗教,鬼神迷信与人文理性的巧妙结合。虽然统治者也怀着虔诚的心理祭天祀祖,但其主要目的却在于推行教化,文饰政事,借用传统宗教的力量,使人民服从君父的统治,以维护宗法等级秩序。这正如《荀子•天论》所说:“雩而雨,何也?曰:无何也,犹不雩而雨也。日月食而救之,天旱而雩,卜筮然后决大事,非以为得求也,以为文也。故君子以为文,而百姓以为神。以为文则吉,以为神则凶也。”〔15〕雩祭...
一、中国早期文明的统治方式——巡守制在传统的文明与国家同源论的看法中,夏代“家天下”的产生,才是中国文明起源的源头。现在“家天下”还没有到来,那么,与“家天下”相区别的“公天下”,又是怎样一种政治组织方式和经济活动方式呢?我们认为,这就是中国古史上的巡守制度。这种制度,从记载来看,是从黄帝时开始的,以后作为定制被继承下来,并从不稳定状态向稳定状态发展。到尧舜时,据《尧典》记载:(舜)岁二月,东巡守...
全球化似乎已是世人公认的一个潮流,但所谓“全球化”这一观念究竟包含怎样的具体内容,具有怎样的现实所指,恐怕是我们在使用这一用语来描述当今世界范围内所发生的巨大变化时需要有所自觉的。本文无法也不打算对“全球化”的具体内涵进行全面与细致的分析,而是要指出全球范围内的“西方化”趋势与不同文化传统自我认同的强化以及彼此之间的冲突构成“全球化”过程的一体两面,而宗教传统之间的冲突更是文化差异与文明冲突的核心...
利玛窦否认儒家为宗教     儒家  宗教       2007/12/6
利玛窦是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自然也是学术界讨论的热点。在对利玛窦的研究中,必然涉及到他的儒学观,而在其儒学观中,有一个尚在讨论中的问题,即儒家是否是宗教。或者说,通常所谓的儒教之“教”,是教育之“教”,还是宗教之“教”。在利玛窦儒学观的讨论中,近来有一种观点似乎占了上风,即认为,利玛窦肯定儒家是宗教。也就是说,在利玛窦看来,儒教之“教”是宗教之“教”。我认为,这种观点不妥。本文正是为此...
试论儒学的宗教性内涵(二)     儒学  宗教性       2007/12/6
,《系统神学》(台南:东南亚神学院协会台湾分会,1980),第一卷,页17,我将原译文中的“究极”修订为“终极”。以及奥图(RudolfOtto,1869-1973)所谓“庄严的事物”(thenuminous),RudolfOtto,TheIdeaoftheHoly,translatedbyJ.Harvey(NY:OxfordUniversityPress,1926).都属柔性定义下的“宗教”之范...
试论儒学的宗教性内涵(一)     儒学  宗教性       2007/12/6
试论儒学的宗教性内涵黄俊杰一引言儒家思想传统到底能否被视为一种“宗教”?这是二十世纪中外学术界关于儒学的重大争议性课题之一。二十世纪中国知识界所理解的儒家思想是理性的、人文主义的、缺乏宗教内涵的思想传统,举例言之,民国8(1919)年2月,胡适(1891—1962)出版《中国哲学史大纲(卷上)》,此书的第四篇就以孔子为“实行的政治家”。胡适,《中国古代哲学史》(台北:远流,1986),61。民国5...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