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地质学 >>> 岩土力学 >>>
搜索结果: 151-165 共查到知识库 岩土力学相关记录1537条 . 查询时间(1.861 秒)
针对静钻根植竹节桩提出变截面管桩模型,以同时考虑桩身变截面三维效应与管桩激振衰减作用的影响。由拉普拉斯变换求解得到了复数域内的激振响应解析解,并通过傅里叶逆变换得到时域半解析表达。随之,对静钻根植工法及桩身结构的各项参数进行了研究。根据桩身内径、竹节外径、节高、节间距等结构特点,对静钻根植施工参数进行合理限制,以加强激振响应曲线的桩身结构信息反馈,并为静钻根植竹节桩的动力测试提供理论指导。
为研究砂土充填对节理抗剪强度的影响,利用GCTS(RDS?200型)岩石剪切测试系统对4种不同摩擦系数砂土充填的粉晶大理岩节理进行了直剪试验。结果表明:相同法向应力下,未充填节理的峰值剪切应力大于充填节理的峰值剪切应力,说明砂土的存在降低了节理的剪切强度;由节理面三维形貌参数最大谷深 表征节理面粗糙程度,得到了未充填节理的峰值剪切强度公式,公式预测值与试验值基本吻合;得到了用充填砂土摩擦系数表达的...
为获得水平受荷斜桩的p-y曲线,在中密干砂中开展4根斜桩及1根直桩的模型试验,对试验结果拟合得到模型桩桩侧土反力及桩身横向位移之间的p-y曲线。通过三轴试验得到砂土的 曲线。将模型桩的p-y曲线及砂土的 曲线无量纲化并建立二者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建立砂土中水平受荷斜桩的p-y曲线,并给出相关参数的确定方法。分析表明,基于p-y曲线的计算结果与模型试验及文献中的离心模型试验结果吻合较好,这说明所建...
常规吻合岩石结构面制作模具由于采用上盘和下盘结构面分开制作易造成上下盘结构面性能差异大、直剪试验测试结果稳定性差等缺点。基于上盘和下盘结构面物理力学性能一致性和测试结果可靠性等主要因素,采用竖向放置的结构面面板研制了吻合岩石结构面快速一体化制作模具,新研制模具主要由侧板、底板、结构面面板、螺杆及螺帽等组成,不但结构简单、拆装方便,而且造价低廉及结构面易于振实。从加载面平整度、结构面表面孔隙率、剪切...
为了研究高应力状态下炮孔穿过层理爆破的裂纹起裂、扩展等动态力学行为,结合动态焦散线方法,采用数字激光动态焦散线实验系统,开展实验室模型实验。结果表明:炮孔穿过层理爆破时,爆生气体能量难以得到有效利用,炮孔周边岩石的破碎效果不甚理想。爆炸应力波对层理端部裂纹的起裂和扩展前期的动力学行为起主导作用,静态应力则对裂纹扩展后期的行为特征产生主要影响。层理走向与静态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对试件的破坏形态和爆生主...
桩-土相互作用问题是岩土工程桩基础问题的关键点与难点,目前针对桩身在循环温度荷载与上覆结构荷载双重作用下的能源桩承载特性研究较少。在传统理想弹塑性模型及双曲线模型的基础上,采用分段非线性的方法对桩-土荷载传递骨干曲线进行了修正,并基于Masing’s循环准则,提出了适用于能源桩的桩-土荷载传递模型。利用改进的桩-土荷载传递模型对能源桩承载特性进行数值分析,着重研究了桩-土荷载传递参数比R对能源桩受...
为探究围岩含水率变化对深部岩体长期稳定性的影响,以朱集东煤矿-906 m处粉砂岩为研究对象,借助ZYSS2000型岩石高温高压蠕变仪,采用分级加载方式,对不同干湿循环次数粉砂岩试件开展单轴压缩蠕变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随干湿循环次数增多,粉砂岩轴向蠕变应变和轴向稳态蠕变速率呈非线性增大,瞬时变形模量呈对数降低,且轴向蠕变应变和轴向稳态蠕变速率在1次干湿循环后出现较大增幅,瞬时变形模量在干湿循环0~1...
2003年蓄水以来,三峡水库发生了多起滑坡涌浪灾难性事件。滑坡涌浪灾害的增多推动着水库滑坡涌浪风险评估的发展。系统阐述专项水库滑坡涌浪风险评估的目的、内容和对象,定义滑坡涌浪风险评估相关概念,并构建风险评估范围界定、涌浪危险性分析、易损性分析、涌浪风险估计和涌浪风险划分5个分析步骤的水库滑坡涌浪风险评估技术框架。以三峡库区巫峡板壁岩崩塌隐患点为例,展示典型水库滑坡涌浪风险评估流程及每个步骤的产品。...
以2种不同矿物含量的天然硬性结构面大理岩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图像相关方法实时跟踪整个破坏过程中岩石表面的变形场演化,研究单轴压缩条件下大理岩试样中天然硬性结构面的起裂、扩展和贯通直至破坏的整个过程,结合电镜扫描技术,系统探讨其变形与强度特征以及硬岩破坏的硬性结构面控制效应。结果表明:结构面的矿物成分含量影响着岩石的整体力学性质,当结构面与母岩矿物成分含量相差较大时,试样整体强度降低且变形相对较小;...
为探究粗糙度对混凝土–砂土接触面力学特性的影响规律,开展不同粗糙度条件下的混凝土–砂土接触面大型直剪试验。根据钻孔灌注桩成孔后的孔径–深度曲线,采用概率统计分析的方法获得混凝土结构凸出尺寸的分布频率。基于此,分别构建表面“光滑”和“规则型”凹槽的混凝土板用于模拟实际工程中混凝土结构表面的粗糙度。提出可考虑凹槽几何参数、槽内土体扰动深度和槽宽修正的粗糙度(R)计算方法。试验研究结论如下:(1) 对于...
针对重力坝深层复杂滑面抗滑稳定计算存在问题,以彻底消除人为假设因素为目标,提出有限元应力载荷宏观刚性滑裂面力学模型,创立矢量力投影方向极值原理,构建微观有限元应力和宏观极限平衡融合的客观定量稳定计算理论模型,给出重力坝深层抗滑稳定弹塑性有限元应力荷载作用下,宏观刚性滑裂面极值投影方向极限平衡方程和能量极值条件方程,得到既满足平衡条件又具有能量极值特征的稳定安全系数客观定量解。通过算例考证,阐明基于...
开展冻融–周期荷载下裂隙岩体损伤及断裂演化规律分析,首先通过对0°,45°,90°的单裂隙类砂岩试样开展0,10,20,30次冻融循环;而后对不同冻融次数后的试样进行每级10次加卸载试验,进而关注冻融–周期荷载联合作用下裂隙岩体损伤特征及端部断裂。取得的成果如下:(1) 裂隙岩体在冻融–周期荷载联合作用下,其损伤特征与裂隙发育形态、冻融次数、周期荷载作用方式均存在关联,其中,冻融次数与周期荷载存在...
岩体因天然缺陷存在易受到冻融环境影响而产生损伤,冻融损伤过程实质上为反复冻胀荷载作用于缺陷引起的疲劳演化过程。但从冻融损伤存在显著的尺度效应,缺陷的不同空间尺度往往决定了冻融损伤评价尺度,如初始损伤以空洞、孔隙、微裂纹等为主的多孔岩石,其冻融损伤多表现为孔隙或微裂隙萌发、扩展、连通等,反映的是微、细观尺度范畴;而初始损伤以节理、裂隙等为主的岩体,其冻融损伤多体现沿宏观缺陷的局部化冻融损伤,属于宏观...
提出一种利用边坡多测点间位移增量信息构造交叉影响分析矩阵,进行岩质边坡块体群位移趋势预测的空间分析的方法,依据影响度、依存度、协同度3个指标快速识别局部潜在不稳定块体并预测边坡整体稳定性趋势。该方法成功应用于大岗山右岸坝肩边坡监测反馈分析,与时间序列预测模型相比,分析过程只需设备安装初期较短时段的位移增量信息,可以快速识别边坡变形不协调区域的空间分布,并用于加固的方案辅助决策及实现加固效果的快速评...
土石混合体介质具有高度非均质性、显著的结构效应与尺寸效应等特点,这使其物理力学特性及其复杂。本文针对土石混合体在剪切过程中剪切带的变形性状与影响因素,采用自主研发的RSM–1000型电机伺服控制大型土工抗剪强度试验系统,考虑不同含石量(0,30%,50%,70%)、上覆压力(50,200,300,400 kPa)、块石尺寸(L1,L2,L3) 3个主要结构控制因素,进行土石混合体剪切变形试验,通过...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