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化学 >>> 无机化学 有机化学 分析化学 物理化学 化学物理学 高分子物理 高分子化学 核化学 应用化学 化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化学 光电相关记录28条 . 查询时间(0.125 秒)
2024年3月8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仪器分析化学研究室质谱与快速检测研究中心(102组群)李海洋研究员团队基于自主研发的光电离迁移时间离子迁移谱(PI-IMS),通过理论建模研究了PI-IMS在不同气压条件下的响应特性,定量分析了离子复合过程和空间电荷对目标分析物甲苯信号强度的影响,提升了PI-IMS的检测灵敏度和线性动态范围。此外,理论建模研究揭示了光电离源分析性能的影响因素,从而深...
利用太阳能分解水制氢是未来解决能源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水分解反应中,水氧化半反应是一种典型的质子耦合电荷转移反应,涉及四个电子和四个质子的转移,是水分解反应的决速步骤。阐明水氧化反应的机理是实现高效全解水的关键。目前,光生空穴的反应级数分析已经成为在分子水平上理解半导体光阳极光电催化水氧化反应机理的有力工具。对于水氧化反应的完整速率方程,水分子的反应级数分析是必不可少的,但在半导体光电催化水氧化...
2022年9月26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太阳能研究部(DNL16)李灿院士、姚婷婷副研究员等在光电催化分解水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以单晶硅光电极为模型,识别了金属—氧化物—半导体(MOS)结构光阳极中制约其性能的关键界面因素,并针对性地引入相关界面调控策略,有效地促进了光生电荷分离提取和利用效率,实现了对光电转化器件的理性设计和优化。
铅基和非铅钙钛矿纳米晶的三前驱体合成面临着非常相似的挑战:卤化物前驱体的选择主要局限于有毒并且高度易燃的有机卤化物,大大限制了它们的大规模应用。此外,这些有机卤化物制备的大多数纳米晶由于卤素缺陷,导致其光致发光性能较差。很多无机金属卤化物又会将金属阳离子引入钙钛矿晶格,从而不可避免地改变目标材料的晶体结构。因此,寻找合适的卤化物前驱体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
光电探测器件的发展要求不断提高探测精度和深化探测维度。偏振光电探测器件除了能够探测光的强度和波长,还能够实现对光偏振方向的响应,可显著提升成像效果和对物体的探测能力,在地质遥感、军事探测、机器视觉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利用半导体材料本征结构各向异性来构筑偏振探测器件有望解决传统偏振光电探测系统体积大、结构复杂等方面的问题,在实现器件小型化、集成化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有机场效应晶体管(OFET)作为柔性有机电子电路的基本单元,在柔性、低成本的可穿戴电子应用方面展现了巨大的应用前景。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技部和中国科学院的支持下,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有机固体实验室郭云龙研究员和刘云圻院士团队与天津大学合作,将有机染料分子与双极性FET器件的传输模式相融合,构筑了免滤光片、高度选择性地将近红外光转换为非挥发电导记忆行为的超薄(800nm)光传感器(Adv.Mat...
2021年11月24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太阳能研究部李灿院士、范峰滔研究员等在光电极表面的液相原位光电压成像研究中取得新进展,巧妙的结合间距可调的Pt/Si光电极解耦催化位点和光生电荷的浓度,揭示了光电催化中表面电荷密度和催化反应间的线性规律。
近日,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董绍俊团队通过构建基于水/氧循环的生物光电化学模型,实现了一体化体系下太阳能的连续转化与存储,为可再生能源的高效利用提供了一条新的研究思路。该团队设计的生物光电化学体系以聚吡咯固态电容电极作为储能模块,使能量存储过程更为安全、简便。在太阳能蓄放过程中,体系中的水/氧分子能自发形成循环,不需要额外牺牲试剂与其它氧化还原对的参与,极大地提高了设备安全性并降低了成本。此...
随着地球化石能源的不断消耗以及随之而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发展绿色可持续的新能源迫在眉睫。钠离子电池作为一种新型储能系统,其长寿命、低成本以及地壳中钠元素储量丰富等优点,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硬碳因其优异的导电性、结构稳定性、低电压平台以及耐腐蚀性等众多优点,被认为是最具有产业化潜能的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然而,其低的首次库伦效率(通常小于80%)严重阻碍着进一步的产业化进程。因此,开发预钠化技...
“中国青年化学家元素周期表”出炉,我校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郭鹏飞老师入选118位青年化学家,为Cs代言。1869年被认为是Dmitri Mendeleev(德米特里·门捷列夫)发明元素周期表的一年,2019年则是元素周期表诞生的第150周年。联合国大会宣布2019年是“国际化学元素周期表年”(IYPT 2019)。为庆祝IYPT 2019,传播元素及化学知识,展示当代青年化学家风貌,中国化学会面向会...
许昌学院新材料与能源学院杨晓刚教授与郑直教授联合指导硕士生李磊等,对钒酸铋半导体-催化剂体系应用于光电化学分解水制取氢气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半导体和催化剂的结构和负载量进行调控,采用理论和实验相结合的方式对界面的电荷分离进行了分析研究。相关成果日前发表于英国皇家化学会旗舰期刊《化学科学》上。
近日,我校田禾院士和龙亿涛教授科研团队在单颗粒光电化学研究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德国应用化学》以“Single Nanoparticle Photoelectrochemistry at a Nanoparticulate TiO2-filmed Ultramicroelectrode”为题,在线报道了合作研究工作(Angew. Chem. Int. Ed. 2018,DOI: 10.1002/...
近日,我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太阳能研究部李灿院士指导的博士生叶盛等人在模拟自然光合作用构建高效的人工光合体系的研究中取得新进展。科研人员基于仿生的概念,将部分氧化的石墨烯和空穴储存层相结合,大幅度提高了光生电荷分离效率,从而实现了高效的光电催化分解水制氢,相关研究结果以全文的形式发表在《美国化学会志》上(J. Am. Chem. Soc., 2018, DOI: 10.1021/jacs.7...
近期,固体所微纳技术与器件研究室李越研究员课题组,与济南大学李村成教授合作,在Au@ZnO核壳纳米颗粒自组装及光电催化析氢性能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国际期刊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 9, 31897-31906 (2017))上。
利用太阳能光电催化分解水制氢是解决目前能源短缺与环境污染的有效手段之一。然而,目前半导体材料普遍存在较高的光生电子-空穴复合率,导致其光电催化性能较低并严重限制了其实际应用。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