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化学工程 >>> 化学工程基础学科 化工测量技术与仪器仪表 化工传递过程 化学分离工程 化学反应工程 化工系统工程 化工机械与设备 无机化学工程 有机化学工程 电化学工程 高聚物工程 煤化学工程 精细化学工程 造纸技术 毛皮与制革工程 制药工程 生物化学工程 化学工程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1 共查到知识库 化学工程 教授相关记录11条 . 查询时间(3.173 秒)
目前的有机化学和精细化工的发展很大程度依赖于石油化工所提供的丰富原料。然而,作为一种不可再生的化石资源,短时间内大规模地对石油的开采和使用,已经开始给环境带来了破坏性的影响。利用可再生资源,降低化学发展对石油的依赖是化学研究需要努力的方向。生物质是当下最有希望提供能量和物质的可再生资源,包括多糖,木质素,脂肪和氨基酸等,在分子结构上都是由大量的碳氧键连接而成。其降解得到的大宗化工原料也基本都是含氧...
通常的化学氧化/还原反应均为自发的过程,以氧化/还原性更强的物质来制备氧化/还原性较弱的物质。整个反应的驱动力来自反应体系化学能的降低,也就是原电池的原理。另一方面,在电能的作用下,我们有可能用氧化/还原能力更弱的试剂来制备氧化/还原能力更强的目标产物。整个体系是化学能升高的过程,能量由电做功来弥补,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电解过程。
蛋白质与氨基酸是自然界最普遍存在的手性化合物,也是合成化学中最重要的手性源。从廉价的天然氨基酸出发,通过结构改造制备手性催化剂并用于不对称催化和活性分子的合成,是龚跃法教授课题组过去几年中重要的研究的方向之一。
相对于基于逆合成分析的“目标导向合成”(TOS),“多样性导向合成”(DOS)概念由哈佛大学Schreiber教授于2000年提出,它以一种“高通量”(high-throughput)的方式产生“类天然产物”(naturalproduct-like)的化合物。从单一的起始原料出发,以简便易行的方法合成结构多样、构造复杂的化合物集合体,再对它们进行生物学筛选。是一种正向合成分析法。在合成过程中尽量引...
课题组基于MOFs材料构建“多核壳催化剂”,由ZIF-67@MIL-68(In)诱导生成CDs/Co3O4/In2O3纳米管。研究发现,CDs(碳点)基催化剂在不添加牺牲剂TEOA(三乙醇胺)的条件下,光催化CO2还原性能优于吡啶钌基催化剂。在这一体系中,碳点可以有效替代贵金属催化剂取得良好的光催化性能。此项研究得到了江苏省优秀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
Designing  high-performance Pt-based catalysts with low catalysts cost is still a  great challenge. Here, we demonstrate a facile electrolysis-solvothermal technique for making Pt and carbon...
最近石油化工学院的孙江涛教授在Angew. Chem. Int. Ed.发表题为 “Forming All-Carbon Quaternary Stereocenters by Organocatalytic Aminomethylation: Concise Access to β2,2-Amino Acids”的研究论文。
张宝泉,男,汉,1962-04-18生,教授。 电话:022-27405165 学习与工作简历: 天津大学化工学院,教授,博士导师 1997年1月-1998年6月. Post-doc, University of Surrey, UK 1991.9-94.9 天津大学博士研究生,博士 1983.9-86.9 天津大学硕士研究生,硕士 1979.9-83.8 天津大学化学工程系,学士 ...
刘源男,汉族,1964-10-06生,教授,催化科学与工程系副主任。 电话:022 87401675 学习与工作简历: 学历 1987年7月,本科毕业于中山大学化学系 1990年7月,硕士毕业于中山大学化学系 1996年1月,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研究经历 2001—现在,用于燃料电池氢源系统的制氢催化剂研究,主要研究由碳氢化合物制氢的氧化铈基催化剂及其催化的反应。 19...
天津大学化学工程系李永丹教授          2008/1/3
李永丹,男,汉族,1962-03-29生,教授,催化科学与工程系主任。 电话:022 27405613 学习与工作简历: 1982年1月,本科毕业于河北化工学院环境工程系 1984年11月,硕士毕业于天津大学化工系工业催化专业 1989年3月,博士毕业于天津大学化工系工业催化专业 研究经历 自1983年开始从事催化相关研究。先后开展的研究课题有:甲醇与低碳混合醇的合成,高温变换催...
张继炎,男,汉,教授。 电话:022-27890865 学习与工作简历:1941年7月出生,1966年天津大学研究生毕业,后在天津市合成材料工业研究所工作,1979-1982年作为公派访问学者赴联邦德国Erlangen-Nürnberg大学进修化学反应工程,1984年起在天津大学化工系工作,历任工业催化教研室副主任,一碳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等职,1992年起任教授,1996年起任博士生导师...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